
以改革锻造新生态 以创新重塑新格局
山东高校人才培养机制“新”字突出米牛配资
人才培养的步伐如何与时代发展共振?这是一道必答题。
过去5年米牛配资,在山东的答卷上,“新”字格外突出:打造学科专业设置调整“新机制”,提升人才培养供需适配度;发挥科产教协同育人“新合力”,精准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;构建职业教育改革“新格局”,为学生开拓多元发展路径。
新机制重塑创新人才培育体系
过去5年间,一场针对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“加减法”在鲁东大学循序渐进地展开。
招生专业总数由85个减少至59个,应用型学科占比70%,工农理本科专业占60%;勇做“减法”的同时,通过交叉融合,重点建设水利环境海洋、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等6个学科专业群;通过调整置换,重点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、智能科学与技术等5个交叉学科和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等19个新兴专业。
“我们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发展前沿,积极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,重塑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与能力框架,促进教育供给始终紧跟时代步伐,系统性推进学校深度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。”鲁东大学党委书记王庆表示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山东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,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,主动布局集成电路、智能海工装备、机器人等领域相关专业,新增博士点80%以上为山东省“十强产业”急需学科专业,新增硕士点80%以上为支撑行业产业发展的专业学位点;新增本科专业点80%以上是社会急需紧缺专业。
金鑫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